|
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
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接受《环球时报》专访(络化)
搜索引擎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企业建设)
“至今拥有市场认可的单独搜索引擎技术的只有4个:美国、韩国、俄罗斯和。”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强调了在搜索引擎技术上的世界地位。他认为,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用户和企业的利益,也关系到一个的信息安全和更长远、更深层次的民的知情权。10年前,李彦宏回国创立的百度已经发展为互联的领军企业,但他的目光没有停留在,而是全球。李彦宏说:“我相信下一个10年是互联企业国际化的真正机会。”
搜索引擎没有进入门槛
环球时报:很多行业都爱用“做大做强”来给自己定目标,但现是还缺少极具世界影响力的品牌和企业。您觉得在互联领域能取得突破吗
李彦宏:作为非常朝阳的互联企业,我们一直是通过自由市场的竞争成长起来的。我认为,的互联企业更有责任去做全球化或者说国际化的尝试。随着互联产业逐步走向成熟,我相信下一个10年也正是互联企业国际化的真正机会。
环球时报:您曾经预言,大约在的互联用户数量达到全球首之后五年多的时候,会出现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互联。现在您觉得这个预言是否在逐渐向现发展
李彦宏:互联的任何技术革新,都是由需求来推动的,市场推动需求,并相应地让人去找到解决方案来进行创新。而由创新产生了新的应用,新的应用又从一个地区、一个推广到全球,从而产生世界影响力。
2022年民数超越美国成为世界首,到现在已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我们看到这两年来互联正在走向成熟,民的数量从2亿到超过4亿,民年龄结构也更趋合理,他们的需求和购买力明显增强。随着互联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开始与互联紧密结合。与之相对应的是,互联企业的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我相信未来几年真正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互联将在我们这一代企业中诞生。
环球时报:搜索引擎的作用正越来越被看重,不仅作为一项技术,更被视为一个事关本国经济安全的战略工具,很多都在加强在这一领域的自主研发。您怎么评价搜索引擎的作用和未来发展(做)
李彦宏:搜索引擎的问世,拉近了各种地域、阶层和职业的人与信息之间的距离,在消除信息鸿沟和加速知识进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具备更加精准、高效、低成本、高覆盖等特点,搜索引擎也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营销观念和模式,成为众多企业首选的营销推广方式。更为重要的是,我认为,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用户和企业的利益,也关系到一个的信息安全和更长远、更深层次的民的知情权。虽然互联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但至今拥有市场认可的单独搜索引擎技术的也只有4个:美国、韩国、俄罗斯和。
的搜索引擎产业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我的预测是,未来至少5年左右时间,搜索市场仍然是一个高速成长的市场。互联其没有特别多的进入门槛,谁要想办一个搜索引擎,估计没有人拦着。所以只要是一个速变化的市场,只要这里面不断有新的机会出来,不断给人们以希望,就不断会有创新出来,不断会有新的竞争加入。因此,我认为,这将是未来一个竞争激烈的产业。1
未来10年内互联企业国际化(建设)
环球时报:很多文章都在探讨互联的边界问题。有人说,互联上自由流动的信息正在冲击着民族的边界。这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对于互联的监管。您认为互联是不是应该有国界[P]
李彦宏:互联本身并没有国界,因为WWW的定义就是WWW,指的是世界范围的络。虽然互联没有国界,但互联的内容需要尊重和遵守当地的法律和人们的风俗习惯。
环球时报:去年是人类现互联技术40年,您怎么看互联近年的发展还有哪些领域,还没有现突破
李彦宏:从1994年我国接入互联到今天,互联发展已有16个年头。记得1999年我回国参加建国50周年国庆观礼时,还只是有少数人刚开始在片上印上自己的电子邮箱,当时谁能想到十几年后就已成为世界上互联人口数量首大国。10年前,百度刚成立时,民数量只有八九百万,到现在已经突破4亿,数量也超过了300万个。民数量的增长意味着互联在促进民获取信息、拓展人际交往、鼓励社会参与、提供际生活便利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积极作用。
未来不仅应该是互联人数首大国,还应该是互联强国,我们需要突破的是产生一批有世界影响力的互联企业。
环球时报:在互联等技术上要加强自主研发的力度,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您有什么建议
李彦宏: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任何发展自主创新的重要一环,对于互联这样的高科技和高增长产业尤为重要。目前的电子信息类高校毕业生每年都很多,但如何能针对性地培养,以及如何能发挥他们的价值,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加强高校和企业的互动将是一种很好的促进。
以搜索引擎为例,在我国当前现有的计算机教学和培训体系中,涉及到搜索专业技术知识的内容少之又少,针对搜索引擎技术的系统讲授和相关应用案例更是远远不够。百度过去两年先后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联合开展了搜索引擎技术基础的课程,并在很多高校建立了联合验室,目的就是共同培养搜索技术的专业人才。同时,提供给技术人才充分的发展空间也很重要。在百度,即使是一习生,他的技术创新也可能有机会被几亿民体验和应用。
环球时报:您怎么看络黑客
李彦宏:黑客首先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法律问题。黑客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的。
搜索引擎发展仍有很大空间
环球时报:有人预测,互联终将取代纸媒,但这一说法也遭到相当多人的质疑。您怎么看这一问题您认为未来10年,报纸等平面媒体将在多大程度上受互联的影响
李彦宏:关于纸媒发展的问题,去年我到美国访问时注意到两个有意思的现象:一是美国的各大报纸变得薄了,当然这并不都是因为互联的取代,而是和当时的经济危机有很大关系;二是我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问的很多问题都是友在上提出的。从中可以看出,互联这个新平台也给传统纸媒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纸媒纷纷开始互联化,这种融合趋势在四五年前就已开始显现,很多纸媒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同步登出平面上的信息,甚至与读者在线互动。可以说,通过互联,纸媒找到了更多读者,也更高效地传递了更多内容。
环球时报:您认为民在应用互联上有什么变化趋势会怎样
李彦宏:有两个数字可以参照:4年前,10个老百姓中只有一个是民,而现在10个人中有3个是民;4年前,70%的民年龄小于30岁,而现在接近40%的民年龄要大于30岁,年龄更成熟、更具消费能力,他们成了互联商务应用的主流群体。这使得互联未来在商务应用方面将越来越多。
具体来说,民过去10年在互联应用上发生了很多变化。10年前,使用多的3项互联应用是电子邮件、搜索引擎和软件下载,现在则是络音乐、络新闻和搜索引擎。
由于主流民年龄结构、络基础设施和应用发展程度的不同,各国百姓在利用互联方面必然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在美国,搜索引擎刚成为互联首大应用,而搜索引擎的未来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从这些差异中我们也能够去观察和分析互联在需求和应用上的发展趋势。[P]
英国文化协会全球总监马丁·戴维信认为
没必要变得更加西方化
提到英国文化协会,大多数人特别是怀揣留学梦的年轻人都会想到它推广的雅思考试。其,推广雅思考试只是英国文化协会诸多工作中的一项,它真正做的是把英国的摇滚乐、绘画、电影、艺术品带到世界各地。近日,《环球时报》在伦敦举办的GG全球教育会议上采访了英国文化协会全球总监马丁·戴维信。戴维信在谈到中西文化交流和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时强调,没有必要变得更加西方化,但他确信正变得国际化。
环球时报:不少人现在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模式都开始西方化。您曾在英国文化协会的办公室工作过多年,从您的亲身经历,怎么看西方文化这些年对的影响
戴维信:随着财富的高速增长,近30年有机会出国旅行或者学习的人越来越多,这改变了自我认识的方式和世界了解的方式。如今,每年有超过6万年轻人来英国学习,他们的到来使英国人很难固守对的过时看法。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他们对国际商品、国际化食物的需求,也在一点点改变大城市的生活。我想,没有必要变得更加西方化,但我确认为正变得国际化。我发现大的变化就是普通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不仅可以买到各种商品,而且还能获得以前从未有过的服务。我体会大的是这些年服务业水准的提高,比如航空的服务水平与它们的国际竞争对手已经不相上下。不过,我并不认为这是受到西方影响的结果。事上,这是因为人的眼界越来越开放,他们正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标准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环球时报:您如何看待现在人学英语和留学的热情(推广)
戴维信:我必须再次强调一下西方化和国际化的区别。我想,教育的国际化并不是或者亚洲特有的现象,英国也同样如此。我们英国文化协会的目标是让每一个的英语学习者或英语老师,都能从英国获得他们想要的技能和资源。比如,我们就在为的维和部队培训英语,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国际维和任务。
中文也正在成为一种世界语言。英国有500多所学校教授中文,也就是说,每10所英国学校中就有一所学校教孩子们中文。我认为,语言学习与留学的经验同一个或个人的国际视野有密切联系,英国也需要自己的年轻人发展国际视野。目前,英国吸引的留学生数量大大高于出国留学的英国学生数量,这是不平衡的。
环球时报:有些西方人表示,提到东方文化时,他们的首印象不是而是日本。您怎么看文化在国际上的真影响力
戴维信:我不觉得日本是西方人眼中东方文化的代表,但我承认,文化在西方受到的认可和它际应该拥有的地位并不相符。的孔子学院现在正做着非常出色的工作,来帮助全世界更深入地了解文化和汉语。就我了解的情况来看,西方尤其是英国认为是非常有魅力的,人们渴望了解现在的文化。我想,既可以和世界分享你们古老的文化,同时也可以分享现代文明。爆发了巨大的创造力,特别是在视觉艺术领域,而这是过去20年中西方并不重视和了解的。
美国和美国文化目前仍在全球有影响力,这也包括了对英国的影响。不过,的影响力也在增加。我认为,世界需要各种各样的文化来建立彼此间的信任和理解,越多介入进来越好。因此我们不能说某种文化更有力量,而更应该说是文化交流的力量。
环球时报:英国文化协会有什么经验可以与的文化推广机构分享(企业建设)
戴维信:中英两国的体制很不一样,但有趣的是,我们都意识到文化交流和推广的重要性。我想,文化推广重要的是倾听,听听外国人觉得你的文化中哪一部分有趣、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当向外推广自己的文化并在国际关系中寻求更多自信时,我真切希望可以看到更多充满生气的当代文化。[P] |
|